综合新闻
教学业务专题之三:我院召开“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研讨会
传播学院2016—2017年(上)教学业务专题之三
我院召开“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研讨会
新闻中心讯(记者:李红霞 李琳 许莉莉 王秋梦 高梦梦 廉凯宏)11月8日下午,我院在外语楼B315召开主题为“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新闻传播业务教学研讨会。院长范红娟,副院长靳海涛及我院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研讨会上,我院教师围绕“教学设计包含哪些环节” “如何设计自己担任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何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话题进行了激烈讨论。
首先,担任《基础采访与写作》课程的彭方老师认为,针对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立足“走出去,会做”这一问题上,要培养学生们的新闻敏感度和新闻意识,就要促使学生们多看新闻,增加阅读量,从而达到教和学的统一。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放映PPT课件并针对疑难的理论知识进行新闻视频的案例分析,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彭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鼓励学生们走出校园对街头陌生人采访的方式进行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检查。
靳海涛副院长对案例教学法作出了肯定,他认为通过举案例可以让学生深入浅出的理解理论知识,并指出采访课要继续加强训练,冲破学生害怕陌生人的心理关,要给予学生特定的采访目标并鼓励其与陌生人搭讪。当谈到关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收方面时,靳海涛副院长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检验学生懂不懂理论知识的关键就是要看学生能否脱离“背概念”,换成自己的语言的表达方式,老师的教学策略、目标和内容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担任《公关策划》课程的王琪雯老师表示通过不同的教学目标打造对自媒体的认知和热情。播音主持专业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主播专业侧重于直播平台,而编导专业更倾向于微信自媒体。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中,以时下流行的"网红"话题入手,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以此激发学生的认识和热情。王琪雯老师认为,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针对各个专业学生们的自身特点,指定合适的发展道路。在这一问题上,靳海涛副院长认为情感目标的达成是理论、实践的基础。而要做到这一教学目标,一要认可本门学科,二要对本学科具有热情。他提出课堂导入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即要找到与学生直接相关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导入材料。
接着,担任《基础摄影教程》的袁馨老师表示,她通过设计拍摄主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本门学科的认识能力。袁馨老师还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摄影作品,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渗透。她认为基础摄影课应该少讲多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她会让学生通过富有意义的画册形式进行最后的教学评价,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靳海涛副院长点评时指出,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作出不同的教学设计,理论知识要靠讲,实践技能要“先行后知”,反复训练。同时,他认为一次训练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因此要多做一些小型训练的设计,让训练小型化、反复化。
担任《传播学》的郜淅琳老师则会根据学生层次和文化基础,结合理论知识分析成片中的视听语言。针对传播学的理论课,她会拿热门韩剧和网络热门视频举例子,使抽象化的理论更具体、更富有趣味,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靳海涛副院长对此作了简短的点评,他认为老师也应该换个教学思路,不要总是将理论知识系统化,而应适应学生,用专题的形式进行知识点的渗透。教学设计既要有引导性又要有目的性。
最后,范红娟院长指出,每一个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应自觉自发,具有宏观思路,这也是考察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们要加大对课程体系设计的重视程度,要注重学生们的课堂反馈,根据反馈信息来判断学生是否可以灵活运用所学内容。她强调我院老师要与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法的沟通交流,使教学设计更加宏观、完整、系统地为教学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