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古农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季度会议 在我院顺利召开
(来源:院新闻中心 作者:郭鑫 蒋雨欣 摄影:郭鑫 蒋雨欣)
武汉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农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季度会议,于9月21日下午14:30在我院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主题为子课题五“古农书知识系统、社会传播与活化利用研究”研究进度报告会。本次季度会议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吴平教授、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秦昆教授、传播学院蔡莹副院长和项目研究团队部分成员参加,吴平教授主持。
传播学院蔡莹副院长代表传播学院对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参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传播学院教师莫鹏燕,作为“中国古农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子课题五的负责人,首先汇报了子课题五的研究进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计划,之后以“中国古农书传播特点及传播途径研究”为题,分别从研究背景、研究思路与方法、内容分析及研究总结四个方面进行讲解。她充分肯定了古农书的价值,指出其价值不仅作用于一时一地,也对他国的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古代农业文化借助书籍这一载体进行传播,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子课题五项目研究成员胡程立(线上)、芦珊珊、史志林(线上)、李昕烨(线上)、张永辉、侯顺(线上)等老师围绕古农书相关内容,进行了个人研究进度报告及学术成果主题发言。其中,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永辉老师以“中国古代农书编辑指导思想之‘地利’思想表征方式探究”为主题,列举《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相关著作进行详细讲解,获得了大家的广泛认同。
会议后半场,由各子课题研究小组夏仁、范志毅、王末、翁子扬老师分别对子课题一、二、三、四团队课题研究推进情况进行汇报。参会成员实事求是讲述课题研究推进情况,针对研究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逐一探讨。
秦昆教授作为子课题四的主负责人,详细阐述了什么是遥感技术,以及它的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基础,多角度讲述了什么叫“空间人文社会地理计算”以及“空间综合人文学和社会科学的起因与发展”。他着重指出空间人文社会地理计算对中国古农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强调要将现代科技与中国古农书的研究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古农书高质量发展。
吴平教授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充分肯定了大家的研究成果。她指出,古农书是古代农业文明演变的重要载体,是古代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渠道,也是农业科技传承不可或缺的纽带。
此次研讨会的开展,不仅为参会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了一次深入交流、探讨古代农业文化的机会,也为更广泛的社会公众提供了对古农书的认识和了解。相信在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古农书的研究和传承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